卵巢囊肿是奶牛常见的生殖器官疾病,临床上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发情周期紊乱的奶牛通常对常规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卵泡囊肿会导致个体发情期延长,严重病例甚至出现“寻雄狂”症状,即使多次尝试配种,也会导致长期不育。部分奶牛可能因长时间的爬跨行为而出现骨折。患有黄体囊肿的奶牛产后常出现长时间的休情期。卵巢囊肿会使奶牛丧失正常的生殖功能,严重影响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卵巢囊肿是奶牛生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给奶牛养殖场造成的损失高达每头300至500美元。传统的激素疗法存在复发率高、受胎率低等局限性。相比之下,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凭借其精准、微创、低成本的优势,正日益成为国际畜牧业的首选方案。本文将详细介绍其操作指南,并介绍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畜牧强国的临床应用经验。
1 病因与诊断
1.1 原因
饲料中维生素不足、性腺退化;体内LH缺乏导致排卵延迟;FSH、PMSG使用不当等因素均可导致卵巢囊肿。
1.2 诊断
对患有卵巢囊肿的动物进行直肠检查时,可观察到卵巢增大和卵巢上的囊性病变。单个囊性病变表面光滑,触诊时有波动感。患儿通常表现为发情周期紊乱、发情期延长或产后休情期延长。
1.3 技术原理及核心优势
精准微创治疗机制
在实时超声引导下,使用穿刺针精准定位囊腔,抽吸囊液后注入硬化剂(如聚乙二醇或无水乙醇),破坏囊壁分泌细胞,促进组织粘连闭合。该技术源于人类医学的成熟应用(如卵巢囊肿治疗3611),并已推广至兽医临床,达到“一针消融”的效果。
优于传统疗法
创伤小:仅需16-18G针头(穿刺部位<1mm),避免了腹部手术带来的风险;
恢复快:牛术后24小时内即可恢复采食,3-5天即可返回繁殖群;
降低成本:与腹腔镜手术相比,成本降低60%以上(英国AHDB数据);
保留生育能力:避免卵巢组织受损,维持正常的激素分泌
2 标准化操作程序
2.1 术前准备
牛评估:经直肠超声检查确认囊肿特征(直径≥5厘米,持续时间>21天)并排除怀孕1012;
仪器灭菌:无菌隔离牛超声波探头;使用一次性18G PTC针头进行穿刺(参考人体医学标准28);
镇静镇痛:新西兰建议静脉注射塞拉西泮(0.03mg/kg)+局部浸润利多卡因。
术中操作
定位和访问:
牛被束缚站立,通过直肠或腹壁插入针头(避开子宫和血管);
澳大利亚经验:首选直肠入路;当探头距离卵巢 5 厘米以内时,针刺准确率可达 99%¹⁷。
2.2 关键步骤:
图 TD
A[超声定位囊肿] –> B[针头直接到达囊腔中心]
B –> C[在负压下抽吸所有囊液]
C –> D[用盐水冲洗三次]
D –> E[注射硬化剂(囊液量的三分之一)]
E –> F[保留五分钟后再撤退]
*注:硬化剂的选择——英国更喜欢聚乙二醇(低刺激性),而新西兰主要使用无水乙醇(低成本)*
2.3 术后处理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例如,使用头孢噻呋钠 3 天);
14天后进行超声随访,评估闭合率;
生育力监测:记录首次发情日期和受孕率(英国要求纳入农场管理系统)。
技术进步推动农场繁殖革命
成功率牛超声波引导下穿刺治疗高度依赖于设备的精准度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中国大威便携式兽用超声和车载兽用超声、澳大利亚FieldVet系列、英国BCF家畜超声等设备均针对穿刺场景进行了优化。
发布时间:2025年6月17日